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范舍人1057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九二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四九、《古今事文类聚》续集卷四、《方舆胜览》卷五三、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》别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轼闻之古人,民无常性,虽土地风气之所禀,而其好恶则存乎其上之人。
文章之风,惟汉为盛。
而贵显暴著者,人为多。
相如唱其前,而王褒继其后。
峨冠曳佩,大车驷马,徜徉乎乡闾之中,而蜀人始有好文之意。
弦歌之声,与邹、鲁比。
然而二子者,不闻其能有所荐达
岂其身之富贵而遂忘其徒耶?
尝闻之老人,自孟氏入朝,民始息肩,救死扶伤不暇,故数十年间,学校衰息。
天圣中,伯父解褐西归,乡人叹嗟,观者塞涂。
其后执事与诸公相继登于朝,以文章功业闻于天下。
于是释耒耜而执笔砚者,十室而九。
比之西刘,又以远过。
且蜀之郡数十,轼不敢远引其他,盖通义之小州,而眉山又其一县,去岁举于礼部者,凡四五十人,而执事与梅公亲执权衡而较之,得者十有三人焉。
则其他可知矣。
夫君子之用心,于天下固无所私爱,而于其父母之邦,茍有得之者,其与之喜乐,岂如行道之人漠然而已哉!
执事与梅公之于蜀人,其始风动诱掖,使闻先王之道,其终度量裁置,使观天子之光,与相如、王褒,又甚远矣。
轼也在十三人之中,谨因阍吏进拜于庭,以谢万一。
又以贺执事之乡人得者之多也。
文侍中论榷盐书1075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九一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四八、《皇朝文鉴》卷一一八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八一、《文编》卷四六、《经济类编》卷三六、嘉靖《青州府志》卷一一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食货典卷二一三 创作地点: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
留守侍中执事:当今天下勋德俱高,为主上所倚信,华实兼隆,为士民所责望,受恩三世,宜与社稷同忧,皆无如明公者。
今虽在外,事有关于安危,而非职之所忧者,犹当尽力争之,而况其事关本职而忧及生民者乎?
窃意明公必已言之而人不知。
若犹未也,则愿效其愚。
顷者三司使章惇建言,乞榷河北京东盐。
朝廷遣使案视,召周革入觐,已有成议矣。
惇之言曰:「河北陕西皆为边防,而河北独不榷盐,此祖宗一时之误恩也」。
轼以为陕西之盐,与京东河北不同。
解池广袤不过数十里,既不可捐以予民,而官亦易以笼取。
青盐至自虏中,有可禁止之道,然犹法存而实不行,城门之外,公食青盐。
今东北循海皆盐也,其欲笼而取之,正与淮南两浙无异。
轼在馀杭时,见两浙之民以犯盐得罪者,一岁至万七千人而莫能止。
奸民以兵仗护送,吏士不敢近者,常以数百人为辈,特不为他盗,故上下通知,而不以闻耳。
东北之人,悍于淮、浙远甚,平居椎剽之奸,常甲于他路,一旦榷盐,则其祸未易以一二数也。
由此观之,祖宗以来,独不榷河北盐者,正事之适宜耳。
何名为误哉!
且榷盐虽有故事,然要以为非王政也。
陕西、淮、浙既未能罢,又欲使京东河北随之,此犹患风痹人曰,吾左臂既病矣,右臂何为独完,则以酒色伐之,可乎?
今议者曰:「吾之法与淮、浙不同。
淮、浙之民所以不免于私贩,而灶户所以不免于私卖者,以官之买价贱而卖价贵耳。
今吾贱买而贱卖,借如每斤官以三钱得之,则以四钱出之,盐商私买于灶户,利其贱耳,贱不能减三钱,灶户均为得三钱也,宁以予官乎?
将以予私商而犯法乎?
此必不犯之道也」。
此无异于儿童之见。
东海皆盐也。
茍民力之所及,未有舍而不煎,煎而不卖者也。
而近岁官钱常若窘迫,遇其急时,百用横生,以有限之钱,买无穷之盐,灶户有朝夕薪米之忧,而官钱在期月之后,则其利必归于私贩无疑也。
食之于盐,非若饥之于五谷也。
五谷之乏,至于节口并日,而况盐乎?
故私贩法重而官盐贵,则民之贫而懦者或不食盐。
往在浙中,见山谷之人,有数月食无盐者,今将榷之,东北之俗,必不如往日之嗜咸也,而望官课之不亏,疏矣。
且淮、浙官盐,本轻而利重,虽有积滞,官未病也。
今以三钱为本,一钱为利,自禄吏购赏修筑廒庾之外,所获无几矣。
一有积滞不行,官之所丧,可胜计哉!
失民而得财,明者不为,况民财两失者乎?
且祸莫大于作始,作俑之渐,至于用人。
今两路未有盐禁也,故变之难。
遣使会议,经年而未果。
自古作事欲速而不取众议,未有如今日者也。
然犹迟久如此,以明作始之难也。
今既已榷之矣,则他日国用不足,添价贵卖,有司以为熟事,行半纸文书而决矣。
明公能必其不添乎?
非独明公不能也,今之执政能自必乎?
苟不可必,则两路之祸,自今日始。
夫东北之蚕,衣被天下。
蚕不可无盐,而议者轻欲夺之,是病天下也。
明公可不深哀而速救之欤?
或者以为朝廷既有成议矣,虽争之必不从。
窃以为不然。
乃者手实造簿,方赫然行法之际,轼尝论其不可,以告今太原韩公。
公时在政府,莫之行也,而手实卒罢,民赖以少安。
凡今执政所欲必行者,青苗、助役、市易、保甲而已,其他犹可以庶几万一。
或者又以为明公将老矣,若犹有所争,则其请老也难。
此又轼之所不识也。
使明公之言幸而听,屈己少留,以全两路之民,何所不可。
不幸而不听,是议不中意,其于退也尤易矣。
愿少留意。
轼一郡守也,犹以为职之所当忧,而冒闻于左右,明公其得已乎?
干渎威重,俯伏待罪而已。
梅直讲1057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九○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四八、《宛陵先生集》附录、《皇朝文鉴》卷一一八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九八、《文章轨范》卷七、《文章类选》卷一五、《文编》卷四九、《文翰类选大成》卷一二一、《名世文宗》卷二七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交谊典卷一○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四、光绪《宣城县志》卷三一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某官执事:轼每读《诗》至《鸱鸮》,读《书》至《君奭》,常窃悲周公之不遇。
及观史,见孔子厄于陈、蔡之间,而弦歌之声不绝,颜渊、仲由之徒相与问答。
夫子曰:「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,吾道非邪,吾何为于此」?
颜渊曰:「夫子之道至大,故天下莫能容。
虽然,不容何病,不容然后见君子」。
夫子油然而笑曰:「回,使尔多财,吾为尔宰」。
夫天下虽不能容,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。
乃今知周公之富贵,有不如夫子之贫贱。
夫以召公之贤,以管、蔡之亲而不知其心,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。
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,皆天下之贤才,则亦足与乐乎此矣。
轼七八岁时,始知读书,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,其为人如古孟轲、韩愈之徒,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,而与之上下其议论。
其后益壮,始能读其文词,想见其为人,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。
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,求斗升之禄,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。
京师逾年,未尝窥其门。
今年春,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,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。
诚不自意,获在第二。
既而闻之人,执事爱其文,以为有孟轲之风。
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。
是以在此。
非左右为之先容,非亲旧为之请属,而向之十馀年间,闻其名而不得见者,一朝为知己。
退而思之,人不可以茍富贵,亦不可以徒贫贱。
有大贤焉而为其徒,则亦足恃矣。
茍其侥一时之幸,从车骑数十人,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,亦何以易此乐也。
《传》曰:「不怨天,不尤人」。
盖优哉游哉,可以卒岁。
执事名满天下,而位不过五品。
其容色温然而不怒,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,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。
轼愿与闻焉。
刘宜翁使君1095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九一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四九、山林经济籍·卧游录、古今游名山记、《古今尺牍清裁》卷五三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神异典卷二一七 创作地点:广东省惠州市
轼顿首,宜翁使君先生阁下:秋暑,窃惟尊体起居万福。
轼久别因循,不通问左右,死罪!
死罪!
愚闇刚褊,仕不知止,白首投荒,深愧朋友。
然定命要不可逃,置之勿复道也。
惟有一事,欲谒之先生,出于迫切,深可悯笑。
古之学者,不惮断臂刳眼以求道,今若但畏一笑而止,则过矣。
轼龆龀好道,本不欲婚宦,为父兄所强,一落世网,不能自逭。
然未尝一念忘此心也。
今远窜荒服,负罪至重,无复归望。
杜门屏居,寝饭之外,更无一事,胸中廊然,实无荆棘
窃谓可以受先生之道
托里人任德公亲致此恳。
古之至人,本不吝惜道术,但以人无受道之质,故不敢轻付之。
轼虽不肖,窃自谓有受道之质三,谨令德公口陈其详。
伏料先生知之有素,今尤哀之,想见闻此,欣然拊掌,尽发其秘也。
幸不惜辞费,详作一书付德公,以授程德孺表弟,令专遣人至惠州
路远,难于往返咨问,幸与轼尽载首尾,勿留后段以俟愤悱也。
或有外丹已成,可助成者,亦望不惜分惠。
迫切之诚,真可悯笑矣。
夫心之精微,口不能尽,而况书乎?
先生笔端有口,足以形容难言之妙,而轼亦眼中无障,必能洞视不传之意也。
但恨身在谪籍,不能千里踵门,北面抠衣耳。
葛稚川以丹砂之故求句嵝令,先生傥有意乎?
峤南山水奇绝,多异人神药,先生不畏岚瘴,可复谈笑一游,则小人当奉杖屦以从矣。
昨夜梦人为作易卦,得《大有》上九,及觉而占之,乃郭景纯许迈筮,有「元吉自天祐之」之语,遽作此书,庶几似之。
其馀非书所能尽,惟祝万万以时自重。
不宣。
谢民师推官1100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九二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四九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一○八、《记纂渊海》卷五六、《隐居通议》卷一五、《文编》卷四八、《文章辨体汇选》卷二七七、《荆川稗海》卷七五、《纪世八编》卷二七八、《八代文钞》第二八册、《翰海》卷一○、《春辉堂帖》第一册 创作地点:广东省清远市峡山寺
轼启:近奉违,亟辱问讯,具审起居佳胜,感慰深矣。
轼受性刚简,学迂材下,坐废累年,不敢复齿缙绅。
自还海北,见平生亲旧,惘然隔世人,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,而敢求交乎?
数赐见临,倾盖如故,幸甚过望,不可言也。
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,观之熟矣。
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常止于所不可不止,文理自然,姿态横生。
孔子曰:「言之不文,行而不远」。
又曰:「辞达而已矣」。
夫言止于达意,即疑若不文,是大不然。
求物之妙,如系风捕影,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,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,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?
是之谓辞达
辞至于能达,则文不可胜用矣。
扬雄好为词,以文浅易之说,若正言之,则人人知之矣。
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,其《太玄》、《法言》皆是类也。
而独悔于赋,何哉?
终身雕虫,而独变其音节,便谓之经,可乎?
屈原作《离骚经》,盖风雅之再变者,虽与日月争光可也,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?
使贾谊孔子,升堂有馀矣,而乃以赋鄙之,至与司马相如同科!
之陋如此比者甚众,可与知者道,难与俗人言也。
因论文偶及之耳。
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,市有定价,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。
纷纷多言,岂能有益于左右,愧悚不已。
所须惠力法雨堂字,轼本不善作大字,强作终不佳,又舟中局迫难写,未能如教。
然轼方过临江,当往游焉。
或僧欲有所记录,当作数句留院中,慰左右念亲之意。
今日已至峡山寺,少留即去。
愈远。
惟万万以时自爱。
不宣。
李方叔1087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九二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四九、《皇朝文鉴》卷一一八、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》后集卷九、《翰苑新书》前集卷六八、《文编》卷五○、《文章辨体汇选》卷二二七、乾隆《华阳县志》卷一八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轼顿首,方叔先辈足下:屡获来教,因循不一裁答,悚息不已。
比日履兹秋暑,起居佳胜。
录示《子骏行状》及数诗,辞意整暇,有加于前,得之极喜慰。
累书见责以不相荐引,读之甚愧。
然其说不可不尽。
君子之知人,务相勉于道,不务相引于利也。
足下之文,过人处不少,如《李氏墓表》及《子骏行状》之类,笔势翩翩,有可以追古作者之道
至若前所示《兵鉴》,则读之终篇,莫知所谓,意者足下未甚有得于中而张其外者。
不然,则老病昏惑,不识其趣也。
以此,私意犹冀足下积学不倦,落其华而成其实。
深愿足下为礼义君子,不愿足下丰于才而廉于德也。
若进退之际,不甚慎静,则于定命不能有毫发增益,而于道德有丘山之损矣。
古之君子,贵贱相因,先后相援,固多矣。
轼非敢废此道,平生相知,心所谓贤者则于稠人中誉之,或因其言以考其实,实至则名随之,名不可掩,其自为世用,理势固然,非力致也。
陈履常都下逾年,未尝一至贵人之门,章子厚欲一见,终不可得。
中丞傅钦之、侍郎孙莘老荐之,轼亦挂名其间。
会朝廷多知履常者,故得一官。
轼孤立言轻,未尝独荐人也。
爵禄砥世,人主所专,宰相犹不敢必,而欲责于轼,可乎?
东汉处士私相谥,非古也。
殆似丘明为素臣,当得罪于孔门矣。
孟生贞曜,盖亦蹈袭流弊,不足法,而况近相名字乎
甚不愿足下此等也。
轼于足下非爱之深期之远,定不及此,犹能察其意否?
秦少游有书来,亦论足下近文益奇。
明主求人如不及,岂有终汩没之理!
足下但信道自守,当不求自至。
若不深自重,恐丧失所有。
言切而尽,临纸悚息。
未即会见,千万保爱。
近夜眼昏,不一不一。
轼顿首。
李公择(一○)1082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九七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五一、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前集卷三八、《鹤林玉露》乙编卷五、《言行龟鉴》卷四、《古今尺牍清裁》卷五三 创作地点:湖北省黄冈市
某顿首。
知治行窘用不易。
仆行年五十,始知作活。
大要是悭尔,而文以美名,谓之俭素。
然吾侪为之,则不类俗人,真可谓淡而有味者。
又《诗》云:「不戢不难,受福不那」。
口体之欲,何穷之有,每加节俭,亦是惜福延寿之道
此似鄙俗,且出于不得已。
然自谓长策,不敢独用,故献之左右。
京师,尤宜用此策也。
一笑一笑!
王定国(三二 以下离颍州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九九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五二、欧苏书简
某启:高休至,辱书忧爱矣。
比日起居何如?
书意欲一相见,固鄙怀至愿,但不如彼此省事之为愈也。
禦瘴之术惟绝欲练气一事。
本自衰晚当然,初不为禦瘴而作也。
某其馀坦然无疑,鸡猪鱼蒜,遇著便吃,生病老死,符到便奉行,此法差似简要也。
君实尝云:「王定国瘴烟窟里三年,面如红玉」。
不知道,能如此乎?
老人知道,则不如公,顽愚即过之。
朝夕离南都,别上状。
愈远,加爱。
不宣。
黄鲁直(四 以下俱惠州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○○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五二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一一三六八、同治《义宁州志》卷三○、同治《酉阳州志》卷一七
某启:方惠州遣人致所惠书,承中涂相见,尊候甚安。
即日想已达黔中,不审起居何如,土风何似?
或云大率似长沙,审尔,亦不甚恶也。
惠州已久安之矣,度黔亦无不可处之道也。
闻行橐无一钱,涂中颇有知义者,能相济否?
某虽未至此,然亦近之矣。
水到渠成,不须预虑。
数日来苦痔疾,百药不效,遂断肉菜五味,日食淡面两碗,胡麻、茯苓麨数杯。
其戒又严于鲁直
虽未能作自誓文,且日戒一日,庶几能终之。
非特愈痔,所得多矣。
子由得书,甚能有味于枯槁也。
文潜在宣极安,少游谪居甚自得,淳父亦然,皆可喜。
元老奄忽,为之流涕。
病剧久矣,想非由远谪也。
隔绝,书问难继,惟倍祝保爱。
不宣。
杜子师(一 黄州1082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○九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五六 创作地点:湖北省黄冈市
某启:辱书,承晚来起居佳胜。
示及画图,览之愧汗,不惟犯孟子、柳宗元之禁,又使多言者得造风波,甚非相爱之道也。
谨却封纳。
从者已多日离亲侧,唯以早还为宜。
进道外,千万倍加爱养。
入夜,草草。
不宣。
杜子师(三 惠州1095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○九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五六 创作地点:广东省惠州市
某启:贬窜皆愚暗自取,罪大罚轻,感恩念咎之外,略不置胸中也。
得丧常理,正如子师及第落解尔。
如别纸所谕,甚非见爱之道
此等语切冀默之。
馀非面莫悉。
杨济(三)1064年10月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一九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五九 创作地点: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
冬寒,远想起居佳胜。
此去替不两月,更不能归乡,且入京去。
逾远,依黯。
近得王道矩书云,朝夕一来此,相看告便。
如递中惠一书,贵知道矩几日起发。
此干告早及,某只十二月十七八间离岐下也。
王庠(一)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二○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六○、道光《荣县志》卷三四
轼启:二卒远来,承手书累幅,问劳教诲,忧爱备尽。
仍审侍奉多暇,起居万福,感慰深矣。
轼罪责至重,上不忍诛,止窜岭海,感恩念咎之外,不知其他。
来书开说过当,非亲朋相爱保全之道,悚息!
悚息!
寄示高文新诗,词气比旧益见奇伟,粲然如珠贝溢目。
非独乡闾世不乏人为喜,又幸珍材异产,近出姻戚,数日读不释手。
每执以告人曰:「此吾家王郎之文也」。
老朽废学久矣,近日尤不近笔砚,见少时所作文,如隔世事、他人文也。
足下犹欲使议论其间,是顾千里于伏枥也。
轼少时本欲逃窜山林,父兄不许,迫以婚宦,故汩没至今。
南迁以来,便自处置生事,萧然无一物,大略似行脚僧也。
近日又苦痔疾,呻吟几百日,缘此断荤血盐酪,日食淡面一斤而已。
非独以愈疾,实务自枯槁,以求寂灭之乐耳。
初欲独赴贬所,儿女辈涕泣求行,故与幼子过一人来,馀分寓许下、浙中,散就衣食。
既不在目前,便与之相忘,如本无有也。
足下过相爱,乃遣万里相问,无状自取,既为亲友忧及,又使此两人者蒙犯瘴雾,崎岖往来,吾罪大矣。
寄遗药物并方,皆此中无有,芎尤奇味,得日食以禦瘴也。
轼为旧患痔,今颇发作,外无他故,不烦深念。
会晤无期,惟万万以时保练。
王庠(五)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二○
别纸累幅,过当。
老病废忘,岂堪英俊如此责望耶?
少年应科目时,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,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。
亦有少节目,文字才尘忝后,便被举主取去,今日皆无有,然亦无用也,实无捷径必得之术。
但如君高材强力,积学数年,自有可得之道,而其实皆命也。
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,每一书,皆作数过尽之。
书富如入海,百货皆有之,人之精力,不能兼收尽取,但得其所欲求者耳。
故愿学者,每次作一意求之。
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,但作此意求之,勿生馀念。
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,亦如之。
他皆仿此。
此虽迂钝,而他日学成,八面受敌,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。
甚非速化之术,可笑可笑!
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六○。
又见《翰海》卷一○,道光《荣县志》卷三四。
千之(一 离黄州1084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二一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六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家范典卷七六 创作地点: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
必强侄近在泗州,得书,喜知安乐
房眷子孙各无恙。
秋试又不利,老叔甚失望。
然慎勿动心,益务积学而已。
人茍知道,无适而不可,初不计得失也。
闻侄欲暂还乡,信否?
叔舟行几一年,近于阳羡买得少田,意欲老焉。
寻奏乞居常,见邸报,已许。
文字必在南都
此行略到彼葬却老妳二姨。
子由乾妳也。
住二十来日,却乘舟还阳羡
侄能来南都一相见否?
叔甚欲一往见传正,自惟罪废之馀,动辄累人,故不果尔。
甚有欲与侄言者,非面莫尽,想不惮数舍之远也。
寒暖不定,惟万万自爱。
陆子厚(以下俱惠州1095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二二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六○、康熙《罗浮山志全编》卷一○、乾隆《归善县志》卷一七 创作地点:广东省惠州市
某启:别来岁月,及尔许也,涉世不已,再罹忧患,但知自哂尔。
感君不遗,手书殷勤如此,且审道体安休,喜慰之极。
惠州百凡不恶,杜门养痾,所获多矣。
念君弃家求道二十馀年,不见异人,当得异书。
见许今相访,果能践言,何喜如之。
旧过庐山,见蜀道士希言,似有所知。
今为何在,曾与之言否?
黄君高人,与世相忘者,如某与舍弟,何足以致之。
若得他一见子由砻错其所未至,则某可以并受赐矣。
因足下致恳,可得否?
韩朴处士,多从傅同年游。
近傅得广东漕幕,遂带得来此否?
因见,亦道意。
罗浮邓道士名守安,专静有守,皆世外良友也。
世外之道,金丹为上,仪邻次之,服食草木又次之,而胎息三住为本,殆无出此者。
嵇中散云:「守之以一,养之以和,和理日济,同乎大顺,然后蒸以灵芝,润以醴泉,睎以朝阳,绥以五弦」。
仆今除五弦不用外,其他举以中散为师矣。
适饮桂酒一杯,醺然径醉,作书奉答,真不勒字数矣。
桂酒,乃仙方也,酿而成,盎然玉色,非人间物也。
足下端为此酒一来,有何不可,但恐足下拘戒箓不饮尔。
道家少饮和神,非破戒也。
馀惟善爱。
不宣。
参寥子(一九)1095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二二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六一、《东坡禅喜集》卷七、《古今尺牍清裁》卷五四 创作地点:广东省惠州市
慧净琳老及诸僧知,因见致恳。
知为默祷于佛,令亟还中州,甚至意。
自揣省事以来,亦粗为知道者。
但道心屡起,数为世务所移夺,恐是诸佛知其难化,故以万里之行相调伏尔。
少游不忧其不了此境,但得他老儿不动怀,则馀不足云也。
俞承务知为少游展力,此人不凡,可喜!
可喜!
今有一书与之,告专一人与转达。
仍已有书,令儿子辈准备信物,令送去俞处,托求稳当舶主,附与黄州何道士也。
见说自有斤重脚钱,数目体例甚熟。
参寥子(二 以下俱黄州1080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二二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六一、《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》卷七○ 创作地点:湖北省黄冈市
某启:去岁仓卒离湖,亦以不一别太虚、参寥为恨。
留语与僧官,不识能道否?
到黄已半年,朋游稀少,思念二公不忘心。
懒且无便,故不奉书。
承差人致问,殷勤累幅,所以开谕奖勉者至矣。
仆罪大责轻,谪居以来,杜门念咎而已。
虽平生亲识,亦断往还,理故宜尔。
而释、老数公,乃复千里致问,情义之厚,有加于平日,以此知道德高风,果在世外也。
见寄数诗及近编诗集,详味,洒然如接清颜听软语也。
比已焚笔砚,断作诗,故无缘属和,然时复一开以慰孤疾,幸甚幸甚!
笔力愈老健清熟,过于向之所见,此于至道,殊不相妨,何为废之耶?
当更磨揉以追配彭泽
未间,惟万万自爱。
不宣。
范子丰(一)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二七、《宝真斋法书赞》卷一二
轼启:人还,辱书,承起居佳胜为慰。
承盐局乃尔繁重,君何故去逸而就劳,有可以脱去之道乎?
外郡虽粗俗,然每日惟早衙一时辰许纷纷,馀萧然皆我有也。
四明既不得,欲且徐乞淮浙一郡,不能胜暑中登舟耳。
其馀,书不能尽万一,惟保爱保爱!
不一不一。
轼再拜子丰正字亲家翁足下。
章子平诗叙1070年11月20日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三一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一○、《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》卷一六○、《文章类选》卷六、光绪《浦城县志》卷三四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观《进士登科录》,自天圣初讫于嘉祐之末,凡四千五百一十有七人。
其贵且贤,以名闻于世者,盖不可胜数。
数其上之三人,凡三十有九,而不至于公卿者,五人而已。
可谓盛矣。
《诗》曰:「诞后稷之穑,有相之道」。
仁祖之于士也亦然。
较之以声律,取之以糊名,而异人出焉。
是何术哉!
目之所阅,手之所历,口之所及,其人未有不硕大光明秀杰者也。
此岂人力乎?
天相之也。
天之相人君,莫大于以人遗之。
其在位之三十五年,进士盖十举矣,而得吾子平以为首。
子平以文章之美,经术之富,政事之敏,守之以正,行之以谦,此功名富贵之所迫逐而不赦者也。
虽微举首,其孰能加之。
然且困踬而不信,十年于此矣。
意者任重道远,必老而后大成欤?
不然,我仁祖之明,而天相之,遗之人以任其事,而岂徒然哉!
熙宁三年冬子平右司谏、直集贤院,出牧郑州
士大夫知其将用也,十一月丁未,会于观音之佛舍,相与赋诗以饯之。
余于子平为同年友,众以为宜为此文也,故不得辞。